9月25日,西南大学在智慧教学楼举办2025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第二期暨骨干教师沙龙第一期。培训邀请超星泛雅集团数字化教育培训师杨芬、学校智慧教室项目负责人周海洋主讲;骨干教师沙龙分文科组、理科组同步开展,分别由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周莉教授、法学院李丹副教授,以及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梅家琴教授、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软件学院胡莎老师、药学院 中医药学院郭婷老师担任分享嘉宾,近百名教师现场参与。
上午的培训活动中,杨芬聚焦“智慧教学平台运行与创新应用”,阐述了智慧教学平台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价值:它不仅是教学资源的“收纳站”,更是推动教学模式重构、实现个性化学习与过程性评价的“动力轴”。她系统讲解AI智能体、智能教案生成等工具如何无缝融入教学环节,助力教师打造线上线下融合、数据驱动决策的混合式课堂;并结合实操演示,展示平台通过“课前推送适配资源、课中反馈互动效果、课后分析学习数据”的全流程闭环支持。
周海洋详细介绍了学校各类智慧教室的特点、使用场景,并进行了设备、软件的操作演示。智慧教室的核心功能在于帮助教师摆脱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,赋能因课制宜、灵活选择的教学方式,不仅能为课堂注入更丰富的资源,更能通过数据分析捕捉学生学习动态,为精准教学提供支撑,让教师的教学特色充分彰显。
下午沙龙环节,文科组与理科组同步开启“实战经验分享”。文科组中,周莉结合高性能服装与智能装备领域的跨学科研究,分享科研反哺教学的具体路径,用鲜活案例诠释教研相长;李丹聚焦竞争法与民法教学创新,介绍法学核心课程线上资源搭建、AI 赋能教学的方法,并分享“高效互动、精准反馈”的实用技巧。理科组里,梅家琴作为学校首批数字化骨干教师,结合“全信息化混合式教学”案例,讲述植物资源学课程线上教学的探索历程,拆解信息化破解教学难点的关键;胡莎依托信息检索、知识图谱的科研积累,交流数据库专业课程建设思路,探讨“科研新思维融入课堂”的路径;郭婷则针对制药专业教学痛点,分享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经验。
自由研讨环节气氛热烈,青年教师们踊跃交流:从数字化资源开发技巧、跨学科案例设计逻辑,到智慧工具在不同学科的适配方法,大家结合学科特色、学情特点与教学重难点深入探讨,不少共性问题引发集体共鸣,现场形成互学互鉴、共同成长的浓厚氛围。
本次活动既是“理论+实操”的精准赋能,更是“名师引领+同伴互助”的成长纽带,不仅切实提升了青年教师对智慧教学的认知与实操能力,更搭建起教师间经验共享的桥梁。后续培训将持续聚焦数智赋能课堂教学、混合式教学创新、教学研究成果培育等方面,助力青年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、提升教学创新能力与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