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方案,适应以DeepSeek为代表的智能教学技术发展需求,提升教师AI教育教学使用和智慧教室场景应用能力,学校将以DeepSeek等AI教学工具为切入点,以31教智慧教室场景应用为突破点,聚焦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全流程,通过理论解析、案例研讨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,助力教师掌握AI工具的应用策略和智慧教室的使用功能,重构教学设计、优化教学评价、创新教学模式,全面提升教师在智能时代的教学胜任力,敬请关注。
3月14日,学校31教学楼全新数字教室惊艳亮相,迎来了首批现场体验教师。现场开展了“AI智能教学能力提升”系列专题培训第二场——AI+场景运用:智慧教室的课堂运用实操工作坊。工作坊邀请学校首批数字化骨干教师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黄磊、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钟晓燕、文学院教师占如默担任坊主,由本科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田晓伟主持,150余名教师参与现场学习。
本科生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主任陶丽详细介绍了31教智慧教室的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。她表示,学校将以智慧教室为载体,搭建集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使用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平台,实现与教务系统的深度对接,为教师提供更多技术支持与资源保障,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。
集中培训后,现场教师分为三组,在黄磊、钟晓燕、占如默的引导下,依次前往5楼录播教室与4楼多屏互动教室进行沉浸式操作体验。三位工作坊坊主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,生动演示了包括智能录播、多屏协作、AI学情分析等多样化、个性化功能应用,实时演绎了传统课堂难以实现的高效互动效果。
活动结束,老师们纷纷表示:智慧教室将前瞻性设计与数字应用有机结合,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场景的深度融合,不仅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操作路径,更为国际化教学实践搭建了支撑平台。同时,老师们也提出了宝贵建议,如优化网络适配问题、深化数据应用场景等,为智慧教室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参考方向。
据悉,学校将持续推进教师教学发展工作,通过专家讲座、工作坊实操等分层分类的多样化培训形式,助力教师数字素养全面跃升,加速构建“AI+教育”智慧生态。